救交通:大眾運輸和共享運具

阻止逐漸失控的台灣交通。

詹喆麟
May 29, 2021

「買車」、「買房」或許從我國成為已開發國家後,就已經成為了許多人從未質疑過的,原則似的存在了吧?很多人都把這兩件事視為必須做的人生大事,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思考過這些是否真的是有必要的?只不過,時間來到了民國 110 年,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出台灣的車輛已經過度飽和,甚至到了氾濫的程度。

台灣駕駛人的傲慢,讓道路像『戰場』」。不僅政府因為過度著重車輛用路發展,打壓到大眾運輸和行人建設,對弱勢族群的用路權利毫無保障,過多的車輛引發熱島效應、缺乏合理規劃的道路,以及最根本的濫發駕照和錯誤車種分流政策,全部都造成事故率居高不下。

我國交通事故非常猖獗。

台灣的執法的力道極低,默許車輛到處違規停放,加上行人建設和大眾運輸極度不平衡的發展,使得民眾長年來養成出門一定要用上車子的習慣,儼然已讓的台灣大多數地區,顯現出沒有車就好似沒有腳的荒謬現象。

種種亂象已經揭示了台灣的交通問題,是相當急迫需要被解決的。近年來用路問題逐漸被重視,愈來愈多緊盯交通的政治人物,也越來越多地區的政府機關開始修正過去錯誤的規劃路線。我們也應該要開始思考,究竟怎麼樣出門才是聰明的?

罪魁禍首:私有運具

自己的車,也就是私有運具,其實相當不利於城市發展。我國的交通規劃直到近一兩年才開始走入正軌,過去的規劃就是以車輛優先,讓行人沒路走、公車班次少,很多大城市連捷運都不蓋,住宅區還可能 2 小時才一班公車,逼得大家只能去開車。

想當然耳,越多車上路,路就越塞。路越塞,只能開越多路。車道不斷拓寬,造成大路車道太多、小路車道不變的窘境,害大小路一起都塞住。尤其是政策鼓勵開車,但停車場和路邊停車空間卻不夠用,逼得政府也不敢取締違規停車,造成交通動不動就大打結。

私有運具在歐美國家造成嚴重交通問題。為了使道路效率更高,很多地區會讓計程車和公車使用專用車道。(圖片來源

城市塞車的罪魁禍首,就是私有運具本身,尤其是四顆輪子的汽車。其實很簡單就能理解這個概念:公車可以載30個人,佔據兩台汽車的空間。但是兩台汽車也不過載 10 個人。甚至往往車上只有 2 個人乘坐。尤其當把用路體積作視覺化表現後,更能體會到各種用路方式對空間的影響程度。

不難想像,只要路上都沒有汽車了,全部改乘單車、機車和公車,交通會比現在順暢很多倍。更別提蓋在高架和地下的捷運了,這種完全是獨立於「道路」的移動方式,對交通帶來的負擔根本是零。

在台灣,「一人汽車」的情況相當普遍,使得明明不小的空間,卻只能供一個人使用,這正是交通打結的一大原因之一。

因為你本身就是塞子,所以別嫌路上塞車。

大眾運輸去哪裡了

大阪市的面積和台南市相去不遠,人口比台南多 81 萬,軌道運輸比台南多 14 條線。

當私有運具那麼多,任何一點管制的動作都會引發民意反彈的時候,要導回正軌就顯得困難。行人沒空間走,捷運沒地方蓋,大家都自私地認為自己有車就好,別人的用路權利事不關己 — — 這正成了惡性循環。

車輛駕駛人因維護自身行駛空間,自私地反對行人和大眾運輸,讓真正紓緩交通的建設難以推行,又因為缺乏這類建設,使得所有人都只能駕車上路,讓交通阻塞更加嚴重。

當多數人都選擇私有運具,更連帶影響到弱勢族群和高年齡、低年齡的用路權利。這些沒有能力駕駛,或者不應該駕駛私人運具的族群,往往被逼去無照駕駛、高齡駕駛,為社會帶來風險。

日本的行人和大眾運輸完善,且對高齡者有計程車補助喪葬補助,使得高齡者繳回駕照的意願高。

但沒辦法啊。他們這些人應該要去搭公車的,但是因為大家都自私的想開車,造成路都拿去開闢車道,缺乏單車道、人行道,連帶影響這些族群前往公車站的意願,也造成公車使用率低、班次少,近一步降低民眾選擇公車的機率。

種種因素造成這些人不坐在車上,就顯得對自身路權沒有保障。他們往往真的就是被逼著上路的。

所以我們該做的,就是減少使用私人運具,多選擇大眾運輸。越多人重視和使用大眾運輸,就會連帶的逆轉整個惡性循環。就算只是表現出尊重、不去自私的反對這類建設,整體用路環境都能獲得改善。

選擇公車、捷運,而不是一個人開一台車出去佔位置,就是最好的通勤方式之一。

但是,妳可能會覺得說,「這不可能啊!公車、捷運也不是哪裡都能去、開不到我家門口,也不能拿來載貨,更難以接送幼童和長者啊!」

沒有錯。

共享運具

這個時候,我們就需要共享運具了。顧名思義,就是跟別人一起分著用。

台灣科技發達,共享運具服務一大堆。有機車、汽車、電動自行車,需要用什麼都可以。這些車輛依不同性質,會擺在停車場、路邊停車格或專用停車格內,只需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就可輕易租借。

一起分著用有什麼好的?很好啊。

第一點是自己不要用的時候,別人可以用。這樣不就不會車子閒置在那邊佔空間了嗎?尤其是汽車,停車位已經夠少了,如果都停在路旁,動輒五六小時,這樣別人停哪裡呢?

第二點是不用照顧。台灣購車和養車成本有夠高。有了共享運具,需要用車的時候去租一台,不需要用車的時候就騎機車和大眾運輸。完全不用繳保險、稅金、加油、維修,0 養護成本和購車費用。

假設路邊停車格裡的車,全部都是共享運具,大家需要車子的時候才去開,不需要的時候給人開,這樣不就不會有車位遭到長時間佔用的問題了嗎?

共享運具「WeMo」。

私有運具,尤其是汽車。汽車完全就是造成交通問題最大的因素之一。撇除平時要接送幼童的家庭、一天要載運貨物四五趟的店家,我們到底會有多少機會需要開車?

週末出去玩?上山看夜景?去賣場採購?...沒有了吧?

這類明明沒有迫切用車需求的人,卻往往因為缺乏先進的用路觀念而購入車輛,開始成為了「明明能夠搭乘大眾運輸,卻仍要駕駛車輛上路通勤兼影響交通」現象的一部分。

如果這類人能夠選擇共享運具,就能夠更有效地和她人共用道路空間、停車位。不僅能滿足自身「真正的」使用需求,更能夠節省一大筆開銷(自己算看看,共享運具的費用遠低於擁車)。

在其他時候,我們也能盡量選擇使用大眾運輸,或者是騎機車、單車這類體積小的交通工具,更有效的利用道路。尤其是當我們獨自出門的時候,開著一台足足有四台機車空間的汽車上路佔空間,卻只載著自己一個人,也是相當荒謬的事情,對吧?

第一哩及最後一哩

無樁式共享單車「Moovo」。

共享運具,更能滿足所謂「第一哩和最後一哩」的需求。意思就是,滿足家裡到大眾運輸,或者是大眾運輸到目的地中間這段路程。

從有樁公共自行車 YouBike、T-Bike,到無樁的 Moovo、Be-Bike,或者是不用腳踩的 WeMo、GoShare、Gokube,到四顆輪子的 iRent,這些在市區都已經取得相當容易。

利用這些滿足「第一哩和最後一哩」的交通工具,搭配步行與大眾運輸,串連自身的整個通勤圈,這才是先進且文明的用路方式。

沒有必要沒事就把自己的車子開出來、騎出來去佔空間。就連我自己有機車,我也不時搭公車出門、租車騎回家

開始改變用路習慣

共享車輛在現在,有時候看起來像是在路旁佔空間的東西,但是在十幾年後的未來,這些車子可是能夠自己在路上亂晃,被需要時再開到需要的人身邊,不用人自己去找它呢。

雖然時間還沒到,但是事情總要有一個起頭。大眾運輸、行人建設,全部都互相影響,而且這全部事情最終造成的後果,是這國家的每一位國民都會去品嚐到的。除非妳一輩子都關在家裡,否則不可能會是局外人。

道路逐漸飽和,是現代的問題,就必須仰賴現代的解法。大眾運輸、行人建設、共享運具,乃至共乘(Uber),都是現代交通環境下所創造出的解方。

要解決交通問題,就是要減少私有運具,沒有其他的選擇。要達到這一點,就必須要我們所有人都共同作出改變。除非時常載貨、行動不便、有整個家庭要接送…等,否則避免使用私人運具吧?

改善交通,從妳(你)我開始。養成良好用路習慣,多騎機車、單車和大眾運輸工具,並在必要時使用共享運具。支持大眾運輸、行人和單車建設,一同推進整體環境,讓我們的下一代擁有更好的未來。

開始使用共享運具

這些是我已經使用過的共享運具服務,一同成為聰明用路人!

iRent:共享汽機車

使用我的兌換碼「ir864253」可享 60 分鐘汽車使用時數。

iRent 在台灣 19 個縣市中提供汽機車租借。部分縣市更提供汽車路邊隨租隨還的便捷服務。

App StoreGoogle Play

GoShare:共享機車

使用我的邀請碼「XYKD2」可享總價 100 元折扣。

GoShare 於高雄、台南、雲林、桃園、新北、台北提供機車租借服務。

App StoreGoogle Play

WeMo:共享機車

使用我的邀請碼「NFQAWTW」可享 50 元折扣。

WeMo 於高雄、新北、台北提供機車租借服務。

App StoreGoogle Play

Gokube:共享電動自行車

使用我的邀請碼「13bdcf」可享 30 元折扣。

Gokube 於高雄提供電動自行車租借服務。

App StoreGoogle Play

Moovo:共享電力輔助自行車

Moovo 於新北提供電力輔助自行車租借服務。

App StoreGoogle Play

--

--